【编者按】
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可敬的“大先生”:他们在学校“三有三会”党建品牌引领下,做“有技能、有情怀、有文化”的示范、引导学生“会做事、会做人、会生活”,着力培养吃得苦、沉得下、上得手、走得远,具有忠诚度、责任感、中国心、中国情,具有基本生存技能、生活技能和健康生活品位的新时代卓越工匠。
即日起,我们将围绕教师节主题,推出“教师节·致敬榜样”系列报道,通过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分期、深入、立体化地聚焦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优秀个人与团队,挖掘他们平凡岗位上的不凡事迹,展现其教学科研、育人服务中的动人风采,讲好工大“大先生”的育人故事,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
让我们共同走近这些身边的榜样,感受教育家精神的磅礴力量,向所有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教师节·致敬榜样|校团委组织育人团队:旗帜领航青春志 薪火相传育先锋
校团委组织育人团队是一支政治过硬、能力突出、作风优良的基层教师队伍。团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持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加强组织建设与团务管理,激发支部活力,着力打造政治坚定、青年信赖的共青团组织;创新开展红色教育和理论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青年;积极搭建实践平台,组织“三下乡”、志愿服务、无偿献血等活动,引导青年在实践中成长;大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注重团学骨干培养,坚持严管厚爱。团队及成员曾获2025年四川省五四红旗团委、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干部等多项荣誉。

2023年10月24日,学校第三期青马班全体学员前往东汽开展就业认知实践活动,并重温入团誓词
在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校团委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聚焦青年成长成才需求,深耕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和思想引领主阵地,团结带领全校广大团员青年听党话、跟党走,在服务大局、服务青年中展现出蓬勃生机与强大活力。近年来,校团委组织育人团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荣获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打造出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基层共青团工作队伍,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青年发展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一、强化组织建设,夯实育人根基,打造坚强有力的共青团战斗堡垒
组织是共青团工作的生命线。校团委组织育人团队始终坚持把加强组织建设作为推进育人工作的基础工程,着力提升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
在自身建设方面,校团委积极推进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健全涵盖团务管理、活动组织、考核评价、队伍建设等在内的制度体系,明确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形成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内部学习培训和经验交流,不断提升团干部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通过强化作风建设,营造了团结协作、务实高效、勇于担当的良好氛围。2025年,校团委被共青团四川省委授予“四川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这是对我校共青团组织建设成果的充分肯定,标志着我校共青团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校团委组织育人团队大力推进团支部规范化建设,制定并实施《团总支(团支部)工作考核办法》,将“三会两制一课”落实情况纳入常态化督导评估体系,确保组织生活严肃规范、富有成效。鼓励基层团组织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兴趣,创新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激发基层团支部的内生动力。近年来,基层团组织活力显著增强,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艺术学院团总支荣获“2023年德阳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经济管理学院“乡村振兴,电商助农”实践队被评为“2023年四川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这些成绩充分体现了我校基层团组织在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引领青年方面的突出作用。
二、丰富活动载体,深化育人实效,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育人新格局
校团委组织育人团队坚持将育人目标融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之中,以思想引领为核心,以社会实践为依托,以文化艺术为载体,构建起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育人体系。
在思想引领方面,校团委组织育人团队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专题讲座、读书沙龙、主题团日等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2024年,由校团委组建的“全国大学生延安精神志愿宣讲团”在全国评选中脱颖而出,被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优秀团队”。宣讲团成员深入校园、社区、乡村开展百余场宣讲,用青春之声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育人成效。

2024年7月11日,我校“青春之光 筑梦新时代”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省级重点社会实践队前往绵竹市广济镇玄朗村开展活动
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方面,校团委组织育人团队积极搭建实践平台,引导青年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3年,校团委获评“四川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团队”,组织学生奔赴农村基层,围绕理论宣讲、乡村振兴、非遗传承、科技普及等内容开展服务,足迹遍及四川多地,累计服务群众上万人次,形成调研报告数十篇,切实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在重大赛会服务中,我校青年志愿者同样表现优异。2023年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期间,校团委组织育人团队选派百余名志愿者提供高质量服务,5人获评“志愿服务工作先进个人”。在公益事业方面,持续开展无偿献血、爱心支教、社区服务等常态化志愿活动。2024年,校团委被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联合评为“2023年度四川省高校无偿献血工作成效显著单位”,充分展现了我校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与奉献精神。

2024年7月25日—31日,我校200余名志愿者参与四川省第十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志愿服务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校团委组织育人团队高度重视美育育人功能,积极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传统文化进课堂。2023年,组织大学生艺术团参加“四川省第十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选送的13件作品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项,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充分展示了我校艺术教育成果和学生艺术素养。2024年,校团委组织育人团队承担“四川省第十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志愿服务任务,组织200余名志愿者提供全方位保障服务,工作细致周到,受到四川省教育厅和德阳市政府的高度评价,被省教育厅评为“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工作突出的单位”,彰显了我校共青团在大型活动组织与服务上的专业水准。

2024年4月28日,我校举行科技文化艺术节五四合唱比赛
三、注重队伍建设,发挥示范引领,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团学骨干队伍
校团委组织育人团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团学干部队伍的培养与成长,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基层教师团队。

2023年12月12日,我校建筑工程学院2022工程造价1班团支部开展“牢记嘱托,挺膺担当”示范性主题团日活动
作为团队带头人张翔同志始终坚持学习提升,积极参加中央团校等高层次培训。2025年,在“全国高校团委班子成员进修班(第5期)”中,系统学习共青团工作理论与实践,因表现突出被授予“优秀学员”称号。学习返校后,及时将先进理念和经验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举措,有效提升了团队整体工作水平。
在日常工作中,校团委组织育人团队坚持以上率下、以身作则,带头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积极参与每一项活动的策划与实施,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注重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定期培训、项目指导、谈心谈话等方式,关心青年团干部和学生骨干的成长,帮助他们提升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刘艳、唐劲松两位同志先后荣获“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德阳市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星火”志愿服务队项目荣获“德阳市旌阳区第一届志愿服务项目银奖”;李双宏同学获评“德阳市优秀共青团员”;王钰溪、胡格语、周宇杭等多名同学在红十字志愿服务中表现突出,获得省市表彰。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校团委组织育人团队长期坚持人才培养、注重梯队建设的成果。
此外,校团委组织育人团队还注重工作研究与经验总结,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结合高职院校特点,创新开展“我为同学做实事”“青春就业大讲堂”等特色育人项目,推动共青团工作与学校“双高计划”建设、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服务学校中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工作大局,谱写新时代共青团工作新篇章
回顾过去,校团委组织育人团队在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方面取得了扎实成效,赢得了广泛认可。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上级团组织的关心支持,更离不开全体团学干部的共同努力和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

2024年12月17日,召开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第一次学生代表大会,学生代表积极建言献策
面向未来,校团委组织育人团队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学校发展大局和青年成长需求,持续深化共青团改革,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和育人模式,努力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共青团组织,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贡献青春力量!(文/图 学生服务党委)